新亞特蘭提斯-Part4

格瑞福蘭海戰

 

有些人甚至懷疑迪伊可以預知每一天的天候。有些人則揣測迪伊用魔法在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航路上引發多次毀滅性的天氣。史書記載: 迪伊深信自己就是梅林的轉世,而伊麗莎白女王就是亞瑟王的轉世。 

 

公元1572年,天上出現了一顆新星。這顆星星連續17個月高掛在天上,而且白天和晚上都能看見(我們現在知道這顆星星其實是仙后座的Ia超新星)。當時的民眾都相信這顆星星代表末日即將來臨。對迪伊而言,它代表新的世界領袖即將誕生—英國人的新教帝國即將取代羅馬的天主教帝國。

 

迪伊在觀測到這顆星星之後開始提倡”大英帝國”。對迪伊而言,大英帝國的重要程度不亞於重現亞瑟王的統治。迪伊相信:亞瑟王原本的領土其實是在新世界—就連美洲都是亞特蘭提斯的一部份。伊麗莎白就是當代的亞瑟王,而他自己就是梅林。他創辦了一家公司在美洲進行殖民、傳教和開發。他甚至為了找尋所有祕法智慧的根源而開闢一條航向亞洲的東北航道。史書上有明確的證據表示迪伊在1577-1580年德雷克提督航海繞行地球一圈期間擔任他的顧問。迪伊後來的封賞是所有在北緯50度發現的新土地。如果當時德雷克從奧勒岡州繼續往北走,加拿大就會變成迪伊的領地了。

 

迪伊和其他人的努力開創了長達四百年的日不落帝國。一個用水晶球跟天使對話的煉金術師構想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又殘忍)的帝國。這件事情跟後續的故事有甚麼關連?

 

誰是法蘭西斯‧培根忠實又有才華的同僚?

 

華特·雷利

 

法蘭西斯‧培根熱衷和當代修養最好的一群人為伍。這些人堪稱英國16和17世紀的名人–作家、哲學家、政治家、探險家、船長、軍人和間諜…等等各行各業的人物。 其中還有一位伊麗莎白時代的大文豪和朝廷重臣–華特·雷利爵士。他年輕時致力於早期英國在新大陸的殖民地開拓,並在1584年於北美洲建立維吉尼亞(Virginia)(約現今美國的北卡羅萊納州與維吉尼亞州部分)以歌頌當時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歷史著名的童貞女王,而維吉尼亞有處女(Virgin)地之意)。

 

公元1584年,雷利的北美洲處女地殖民和治理計劃在羅阿諾克島宣告失敗。但是這次的計劃為將來的殖民工作打下穩定的基礎。

 

除了華特·雷利爵士,法蘭西斯‧培根的同僚還包括第17代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法蘭西斯‧德雷克、法蘭西斯·沃辛漢、湯瑪斯·霍布斯、愛德蒙·史賓賽、約翰·多恩、班·強生、約翰·塞爾登、克里斯多福·馬羅、 威廉‧羅利、蘭斯洛特‧安德魯、托比‧馬修、喬治‧威瑟、托馬斯·哈里奧特和培根的兄長—安東尼‧培根。這一群16世紀的能人賢士是大不列顛當代史上最優秀的人才。這份名單當然還可以繼續寫下去,只不過其他的關鍵人物要準備為公元2000年後最偉大的史詩劇碼做好總排演。

 

法蘭西斯‧德雷克

 

法蘭西斯‧德雷克在這一群頂尖人才中的地位是可以再三著墨的。他是繼斐迪南·麥哲倫(本人並沒有親自完成航行)之後歷史上第二位成功繞行世界一圈的航海家。這項由英國人完成的壯舉對將來的大英帝國而言自然是一個吉兆。這次環球航行奠定了英國龐大貿易版圖的基礎進而使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更是在貿易、商業、外交和軍事領域的主流語言。

 

淨光兄弟會(The Great White Brotherhood)

 

史書往往不會記載促成新亞特蘭提斯的各種重要歷史事件。史書也沒有記載淨光兄弟會的諸位重要先知;任由兄弟會的顯赫人物埋沒於歷史的洪流。試問有多少人聽說過諸如聖哲曼伯爵和其他揚升大師們的事蹟? 又有多少人聽說過庫圖彌、艾摩亞、瑪哈霍汗、迪瓦爾‧庫爾、娜達夫人和波夏女士?事實上,這些大師和其他諸多的揚升大師們肩負著一項神聖的使命:提升現代人類的生活福祉和靈性修養。 

 

布拉瓦茨基夫人和庫圖彌大師、艾摩亞大師和聖哲曼大師

 

*這張照片有一個亮點:聖哲曼伯爵(照片中右後方)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物。根據”官方”傳記記載: 聖哲曼伯爵於公元1784年2月27日過世。海倫娜·布拉瓦茨基出生於1831年7月31日,殁於1891年5月8日。 這就是揚升大師超越時空的力量。

 

我們得先認識淨光兄弟會和它在地球解放任務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才能確切地理解新亞特蘭提斯的幕後故事。過去一千年間,沒有人比聖哲曼伯爵在新亞特蘭提斯計劃中佔有更顯赫和更重要的地位。聖哲曼伯爵是美國開國和後續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幕後功臣。倘若沒有聖哲曼伯爵無時無刻的指導、深奧的靈性智慧和提供給”美國建國企業”的全盤世俗知識,美國就不會是今日的模樣了。

 

未完~

 

原文:

http://cosmicconvergence.org/?p=13901

 

翻譯:Patrick Shih

 

 

本文出處網址: https://www.golden-ages.org/2017/02/02/new-atlantis-4/

轉載內容請保持內容完整並附上本文出處網址

 

首頁
下載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