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不被媒體洗腦

 

 

文/琳達‧艾爾德、理察‧保羅

 

編者按:前陣子台灣媒體,相繼都被小鴨、圓仔攻占各大版面,但面對更重要的人權事件,卻選擇閉眼,是否背後有隻無形的手,正操控一切。不只台灣,類似情節,香港同步上演。希望藉著本篇,能與讀者一同反思,此情況下的大是大非。

 

新聞媒體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它們攸關大眾「知」的權利,但您知道嗎?當今的媒體,卻已開始懂得,如何巧妙的迴避,與它們立場衝突的訊息,以下將帶領讀者,進行基本認識。

 

每個社會和文化都有它們獨特的世界觀,人們會從這個世界觀去形成他們的視野、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有感知與信仰。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也會反映出它們本身文化的世界觀。

 

那些全國性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本來就會和他們的讀者觀眾,共享著同樣的看法,也因為他們必須把同樣文化的人,會想購買的內容,賣給他們。所以必須用一些能夠取悅、吸引觀眾的方式,來包裝新聞,以便提高獲利。

 

在《關於新聞的新聞》(The News About the News)這本書中,作者唐尼(Leonard Downie, Jr)和凱瑟(Robert G. Kaiser)對這個問題就是這樣說的:

「全國性電視網,縮編報導團隊、裁撤駐外單位,以便削減經營者的成本。他們試圖用生活風格、名人娛樂專題,來降低那些成本高昂的新聞報導,也會用司法、犯罪和腥羶色的報導,來填塞那些低預算、高利潤的黃金時段談話節目。」

 

任何一種文化的主流新聞報導,常常都是不自覺地,依循下列這些準則來運作:

1.「這是從我們的角度所看到的情形;所以,這件事情就是這樣。」

2.「這些現象可以支持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所以,這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3.「這些國家對我們很友善;所以,我們應該讚揚這些國家。」

4.「這些國家對我們很不友善;所以,我們應該抨擊這些國家。」

5.「這些新聞最能造成讀者觀眾的關注或轟動;所以,這些新聞就是最重要的新聞。」

 

然而,世界各地的真實狀況,遠人們所看到的真相,還要更加複雜。如果你無法認知,本國新聞的偏差;如果你無法察覺到意識形態、偏見和個別詮釋的存在;如果你置身在某種宣傳言論中,卻不自知,那麼你將無法合理判斷,哪些媒體訊息,應加以補充、平衡,或者是完全摒棄不談。要想當個新聞的批判性讀者,建立媒體分析的技巧,上述這些見解看法便是關鍵重點。

 

媒體膚淺 你要更有深度

 

對日常生活中的新聞媒體產物,必須審慎以對。小心研究新聞報紙,注意報紙會怎麼去正面呈現某個國家的「朋友」,並且負面呈現該國的「敵人」。注意對比那些不怎麼重要的頭版新聞,和塞在內版的重要新聞。注意報紙如何忽視、或簡單處理那些重大的世界問題,但卻特別強調腥羶色的新聞。

 

想像一下,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改寫這些新聞報導,以求能拓展角度,或更公平地陳述議題呢?把批判性閱讀新聞當成一個習慣,不要只是偶一為之。注意電視新聞節目,會如何過度簡化一個複雜的問題,如何鎖定每一個可以煽情炒作的議題,並花費極大資源與版面,處理那些能夠造成轟動的新聞(而非聚焦於有重要性或有深度的新聞)。注意它們通常是怎麼經由性與犯罪行為等訴求,創造及豢養出整個社會的歇斯底里。

 

──摘編自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 (商周出版社 提供)◇

 

原文:

http://www.epochtimes.com.tw/n85921/%E6%98%8E%E5%AF%9F%E7%A7%8B%E6%AF%AB-%E4%B8%8D%E8%A2%AB%E5%AA%92%E9%AB%94%E6%B4%97%E8%85%A6.html

 

 

首頁
下載
捐款
聯絡
跳至工具列